(圖文來自中國汽車報)
缺芯少魂”是國內汽車產業的標志性痛點。最近,在國家科技部、工信部共同支持下,國家共性技術創新平臺國家新能源汽車技術創新中心(簡稱“國創中心”)為解決國內汽車產業“缺芯少魂”問題發起的“中國汽車芯片產業創新戰略聯盟”(簡稱“中國汽車芯片創新聯盟”)在北京正式成立。
■擺脫“缺芯”困境迫在眉睫
中國汽車芯片產業創新戰略聯盟秘書長、國家新能源汽車技術創新中心總經理原誠寅給汽車芯片成本算了一筆賬:2019年約400美元/車,2022年將達到600美元/車;預計2022年我國汽車市場銷量約為2500萬輛,由此估算,我國汽車芯片市場規??蛇_150億美元。汽車芯片市場孕育著巨大的市場機會,中國企業應該把握這個市場機會。
中國汽車用芯片進口率高達95%,先進傳感器、車載網絡、三電系統、底盤電控、ADAS(高級駕駛輔助系統)、自動駕駛等關鍵系統芯片均被發達國家企業壟斷,中國自主汽車芯片多用于車身電子等簡單系統。隨著全球經濟合作態勢日益復雜,進口渠道風險對汽車產業和國民經濟存在極大影響。
原誠寅進一步分析認為,汽車面臨的環境復雜多樣,要求車規芯片具備“高安全性、高可靠性、高適應性、高穩定性”等特征,能滿足耐高溫變動、抗振動等要求,能適應在世界各地最極端的氣候和地理環境條件下持續工作,甚至要求實現零缺陷。
特別是在進入軟件定義汽車時代的當下,以芯片為基礎的集成電路、汽車電子是特別具想象空間的領域,是萬億級別的市場。中國企業能在其中占據多少份額,決定著中國汽車市場未來的走向。
當前,國內汽車芯片陷入不能用、不敢用、不好用的困境,具體體現在沒有完整的汽車芯片評價標準、沒有配裝汽車的成功案例。在沒有技術優勢的情況下,國內汽車芯片產業體量不足,又不具備成本優勢,陷入無法配套汽車的惡性循環。
中國汽車芯片創新聯盟正是為打破惡性循環而生,集結了整車企業、汽車芯片企業、汽車電子供應商、汽車軟件供應商、高校院所、行業組織等共百余家企事業單位,以“跨界融合、共生共贏、產業成鏈、生態成盟”為運營理念,志在建立我國汽車芯片產業創新生態、打破行業壁壘、補齊行業短板,實現我國汽車芯片產業的自主安全可控和全面快速發展,推動我國成為全球汽車芯片的創新高地和產業高地。
國創中心還瞄準國內在開源驗證平臺領域的空白,打造了新能源汽車開源整車驗證平臺,以“移動的驗證平臺”加速自主汽車芯片等創新成果量產應用,并將建設車規半導體檢驗檢測實驗室。
■跨界融合的新探索
中國汽車芯片創新聯盟的宗旨是:打破行業壁壘,跨界融合半導體和汽車產業,協同聯動“政、產、學、研、用、資、創”各創新要素,提升技術創新能力實現國產替代,助力產業健康成長深化國際合作,推動我國汽車芯片產業高質量發展。
原誠寅介紹,在產業發展過程中,新研發的芯片不是直接就可以應用在汽車上的,還需要通過Tier2(汽車企業二級供應商)、Tier1(汽車企業一級供應商)、OEM(汽車廠商)等供應鏈流程。車規芯片需要經過嚴苛的認證流程,包括可靠性、質量管理、功能安全等方面的驗證。一款芯片從設計到完成驗證,并進入整車企業供應鏈,往往需要數年,但數年后市場的需求早已發生變化。
原誠寅說:“成立聯盟,就是希望產業鏈上下游能夠更好地協同合作,把上述周期合理壓縮,將汽車芯片的成本降下去,讓中國汽車企業對中國自主芯片產生信心,讓中國芯片配裝汽車的路徑更加簡單高效;在國家科技部、工信部共同支持下,圍繞產業鏈構建創新鏈,做單個企業和單個產業做不了的事,提升中國汽車芯片產業競爭力?!?/p>
他進一步透露,中國汽車芯片創新聯盟可能是國內行業聯盟從開始策劃到成立用時最短的,僅用三個多月。期間,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積極響應,成員單位十幾天時間里從聯盟成立時的70多家迅速增加至100多家,反映出產業鏈上下游急迫心情。聯盟希望從此前同類聯盟吸取經驗,真正滿足成員企業需求、解決其痛點,建立一個高效平臺,創造更多機會和價值。
的確,只有搭建起高效平臺,才能更好地解決痛點。在梳理我國自主芯片走通汽車配裝之路的關鍵問題時,聯盟的第一次懇談會給原誠寅留下了深刻印象。他本以為汽車企業的困惑在于對高端芯片的需求,然而經交流發現,汽車企業也需要“國內也會做但做不到比發達國家成本低、最后沒人愿意做”的低端芯片。汽車企業代表表示,如果哪天發達國家供應商對這種低端芯片斷供,一樣會對其汽車生產帶來巨大影響。
原誠寅認為,聯盟的成立是對真正跨界融合生態的全新探索?;谖覈男酒推嚠a業優勢,強綁定芯片供給側和汽車需求側,直接打通下游應用場景,下游引領上游,汽車生產拉動芯片生產,探索用市場化手段拉動車規芯片創新,經驗可推廣至全國及其他行業。
“未來汽車行業不再僅僅是傳統汽車行業,芯片只是其中一環。如果芯片的跨界融合能夠走通,就有機會把其他更多新技術領域融合進來,使中國汽車業持續走在世界汽車技術領域的前端?!痹\寅說。
■急需信任理解和協同作戰
對聯盟的成立,株洲中車時代半導體有限公司執行董事長吳煜東表示,積力之所舉,則無不勝;眾智之所為,則無不成也。中國汽車芯片創新聯盟的成立,是進一步整合我國汽車產業鏈資源、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創新之舉,是實現我國汽車芯片產業自主安全可控的重要舉措。
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也表示,以芯片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術是高端制造業的“明珠”,更是搶占科技創新制高點的關鍵所在。中國汽車芯片創新聯盟的成立恰逢其時,希望聯盟融合汽車和芯片兩大產業,加速形成中國汽車芯片創新生態,為建設世界可就強國做出貢獻。
中國工程院院士李駿同樣祝賀聯盟的成立,希望未來通過聯盟工作加快產業間的融合發展,強化產業鏈協同,聚焦關鍵領域,鼓勵創新驅動,為實現我國汽車芯片產業崛起做出貢獻。
汽車行業資深人士黃俊認為,聯盟的成立體現了國內對汽車芯片行業的重視,特別是得到了國家部委的支持,可以很快推進相關工作,一定程度上可以通過合力來緩解和解決內循環的痛點。汽車用芯片未必需要最新的制程技術,但需要非常安全可靠的設計制造,相比一味追回高參數和性能,匹配顯得更為重要。
與此同時,芯片不只是硬件,還需要跟特定的軟件算法相結合,建議在聯盟產業鏈構建時,一定要重視軟件行業。在聯盟中,不乏初創企業,他們的資金實力很難支撐長周期的芯片開發。聯盟要幫助這些企業在產業鏈中找準定位,真正發揮產業帶動作用?!捌囆酒难邪l上車從來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大量的時間積累,也需要真正能沉得住氣的企業,才能開發如此長周期的產品,聯盟還要經受時間的考驗?!秉S俊說。
汽車行業分析師張翔認為,汽車芯片行業的難點在于投資特別大、產業特別復雜,風險特別高。當前,世界汽車芯片格局十分穩定,半導體企業、零部件供應商、整車廠商形成的強綁定供應鏈推高了行業壁壘。這些特殊困境很難在短時間內打破,但聯盟舉全國、全行業之力,協同作戰還是有望攻破一些難題。
張翔指出,如此高難度的產業需要企業間共同協作,一旦心不齊,共同合作的其他企業投入很可能打水漂,因此,企業間必須要有“背對背”互相信任的精神,互相理解,共同攻克難關。張翔建議:在這一過程中,政府要搭建一個良好的平臺,為企業間協同作戰提供擔保和公證。